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分别声闻辟支佛品之余
◎问曰。十善道令何等人至辟支佛地。答曰
于声闻所行十善道转胜
深禅不随他常憙于远离
恒乐善修习甚深因缘法
远离方便力及以大悲心
少欲及少事恶贱愦闹语
常乐远离处威德深重人
喜为福田地常观于出性
成办有理事恭敬于诸主
已成就系心知心在所缘
常乐于禅定中人之势力
乐于出家法善心不缩没
得慧光明者或从二胜处
或三胜处来十善之业道
能令如是人至于缘觉地
于声闻所行十善道转胜者。过声闻人所行十善道。而不及菩萨所行。作是念。声闻人应随他闻而行道然后得自证智慧。我则不然。不乐随他人。以是故。我应令十善道转胜。以是因缘故。我乐不随他十善道。令我至辟支佛地。如是思惟已常乐于远离。作是念。若我常乐愦闹则为集诸恶不善法。以近可染可嗔可痴事故。于是远离中应修习甚深因缘法。复作是念。若我不修习甚深因缘法者则不得不随他智。我今何故不常修习甚深因缘。然后可得不随他智。甚深者。难得其底不可通达。一切凡夫从无始生死中所有经书及其技艺皆可得其边底。唯甚深因缘不可得底。如兔等小虫不能得大海边底。若人有方便大悲心及修集甚深因缘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离此二事修集甚深因缘智则成辟支佛。方便名于成就教化众生中种种思惟而不错谬。亦于甚深法不取相大悲名深。怜愍众生。胜声闻辟支佛。何况凡夫。少欲少事恶贱愦闹语。如是则得辟支佛地。若大欲大事好聚众人。为方便大悲所护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为易得。何以故。求辟支佛人少欲者作是念但自度身。少事者但自成就善根不及余人。是人舍离教化众生事故不亲近众闹。菩萨大欲大事作是念。我应度一切众生。以此大欲因缘故则为大事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此非小事。若憎恶愦闹语则不成此事。是故菩萨入愦闹中亦用愦闹之语但无所著。复次覆真实功德故是为少欲。少事务故名为少事。恶贱愦闹名少欲。乐独处故名为少事。如是之人少欲少事。不乐众闹语。乐于亲近远离可畏深邃之处其心深大。是人作是念。若我住远离可畏深邃之处人则不来。以远离处住故。心亦深远。若人自不深远喜戏调者。外人往来则不为难。如是人不与众生和合。虽舍众生亦欲令众生种诸善根为大利益作是念。我云何不与众生和合亦能利益众生。如是思惟知已。我当为众生作福田之利受其供养。如是虽不与众生和合。而能作大利益。是人复思惟。我云何当得福田地。即自见知。若我深乐为福田地。常观出性。然后福田地法自然而来。乃至出性之法亦自然而来。所谓持戒禅定智慧等。复作是念。我当云何疾至福田地及出性法。我当为正观者于诸现有理趣事中皆悉成办供养恭敬诸主。如是福田地及出性法不久疾得。何以故。我当成办有理之事正观诸法能得不随他智。又供养恭敬诸主故令善根增厚。善根增厚故智慧深厚。智慧深厚故能通达实事。能通达实事故能生厌。从厌则生离。从离得解脱。得解脱故前后所集善根得为福田。然后得证出性之法。诸主者诸佛世尊。是种诸善根时是最大因缘。是人复思惟。我云何能疾成有理趣事。是人即自知见。若我集系心一处知其所缘。常乐禅定。是人能系心一处则能得三昧。得三昧故有理事皆能成办。如经中说。得禅定能如实知如实见。若人已行系心则疾入三昧。疾入三昧故名禅定者常定者。若能如是修集诸法则为供养恭敬诸佛。若人以香华四事供养佛不名供养佛。若能一心不放逸亲近修集圣道是名供养恭敬诸佛。如经说。般涅槃时佛告阿难。天雨文陀罗华及栴檀末香作天伎乐。不名供养恭敬如来也。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心不放逸亲近修集圣法。是名真供养佛。是故阿难。汝当修学真供养佛。如是众功德。皆是中势力人乐出家善心不缩没者。最上势力能得成佛。下势力者作声闻。以是故中势力人作辟支佛。乐出家故能成众功德。何以故。若在居家则不能少欲少事。不能身心远离。亦不能禅定。若心缩没不清净者。不能成办众事。不能知甚深因缘法。不能证出性。不能如法真供养恭敬诸佛。如是众生是中势力。作是念。我中势力人。常乐出家心不缩没。诸所愿功德事皆自然来。复作是思惟。是中势力乐为得何果。即知当得智慧果。何以故。智慧能为照明。如经中说。诸比丘一切光明中智慧光为胜。复作是念。我所乐慧光云何当得。即知若从二胜处来。若三胜处来。二胜处者先已说。三胜处者。所谓谛舍寂灭。或谛舍慧。或谛寂灭慧。以是故我当修集如是诸胜处。我修集是已得智慧光明。所愿智慧自然而至。如是相如是修集助道法者。十善道能令至辟支佛地
大乘品第三
问曰。如仁已说。十善道能令人至声闻辟支佛地。十善业道。复令何等众生至于佛地。答曰
所行十善道胜于二种人
无量希有修胜一切世间
发坚善二愿成大悲无碍
善受行方便忍辱诸苦恼
不舍诸众生深爱诸佛慧
于佛力自在乐尽遍行者
能破邪见意受护佛正法
健堪受精进坚心化众生
不贪着自乐及无量身命
一切事中上所作无过咎
一切种清净一切胜处来
善道令此人至十力世尊
所修十善道胜二种人者。菩萨修十善道。于求声闻辟支佛者为转胜。转胜者。一心修行常修行。为自利故修行。为他利故修行。清净修行。一心行者用意修行。常修行者不中休息。为自利故修行者。生天人因缘泥洹因缘。为他利修行者。菩萨修行十善道。回向利安一切众生故。以是因缘故。能度过算数众生。清净修行者。不坏行无杂行。不浊行自在行。具足行不贪着行。智者所赞行。坏者有行有不行。与此相违名不坏行。杂者自不作令他作。与此相违名不杂行。浊者与烦恼罪业合行。与此相违名为不浊行。自在者。破戒人为田业妻子财物所系不得自在。持戒者无如是事。随意自在无所系属。具足者。尽行一切大小戒。遮止诸烦恼。常忆念守护。为禅定作因缘。回向佛道能令同真际法性。是名具足。不贪著者。不向世间不取戒相自高卑他。智者所赞者。声闻法中不随生死。但为涅槃故名智者所赞。此大乘法中。尚不回向声闻辟支佛乘。何况生死。但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智者所赞十善道。问曰。修有何相名为善修。答曰。以无量希有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是名善修。问曰。云何菩萨。以此修胜一切世间。答曰。诸菩萨以五事修故。胜一切世间。一愿二坚心三深心四善清净五方便。愿者菩萨所行愿。一切凡夫人及声闻辟支佛人所无。以是故。菩萨所行愿胜一切世间。如大智经毗摩罗达多女问中。佛因目揵连说。菩萨从初发愿乃至道场。能为一切世间天及人作福田。又胜一切声闻辟支佛。又如净毗尼中。摩诃迦叶于佛前说。世尊善说希有。所谓菩萨初一发愿胜一切声闻辟支佛。又如偈中说
菩萨初发心与大慈悲合
为于无上道即是心为胜
是故以此愿住于世间上
坚心者。菩萨于诸苦恼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合会地狱。小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小炙地狱。大炙地狱。阿鼻地狱。沸屎。剑林。灰河。阿浮陀。尼罗浮陀。阿波簸。阿罗逻。休休。郁钵罗。拘勿陀。须曼那。分陀利。钵头摩。寒热地狱中种种拷掠。如是苦恼。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共相食啖互相恐怖。饥饿谷贵。从天退失。悭妒嗔恼。恩爱别离。怨憎合会。生老病死忧悲恼等。此六道中。所有诸苦若见若闻若受。修十善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心终不坏。以是故此菩萨以坚心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如说
地狱及畜生饿鬼阿修罗
天人六趣苦不能动其心
是故诸菩萨以此坚固心
所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
深心者。大心用心爱心念心。诸菩萨以如是等心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除诸佛世尊及久行菩萨。如说
深心及用心利益世间心
菩萨以是心胜一切世间
善清净者。菩萨修十善业道三种清净。余人所无。以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菩萨人中宝具深心净心
以是善法力世间所不及
方便者。菩萨以方便力修于善法。余人所无。是故胜一切世间。无量修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无量修。一时无量。二善根无量。三缘无量。四究竟无量。五回向无量。时无量者。谓菩萨修行善业道过于时量。时量过故。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诸菩萨师子所修善业道
过诸算数时故修善最胜
善根无量者。诸菩萨修无量无边善根。从是善根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大乘法中净毗尼经。佛告迦叶。譬如生酥满四大海。菩萨有为善根资粮亦如是。是福德回向无为智则大利益一切众生。是故菩萨虽处有为能胜一切世间。如说
为一切众生及求佛道故
善根则无量以是胜世间
缘无量者。菩萨不缘有量众生故修集善根。而所修善根不言为利益若干众生。菩萨但缘一切众生故修集善根。是故菩萨缘无量众生所修善业道亦无量。胜一切世间。如净毗尼经中。佛告诸天子。如大菩萨薄有慈悲心求利益他。是心能令无量众生得利乐。深发心菩萨。勤行精进亦如是。能教化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乐。如说
菩萨无量善功德自庄严
皆为度众生无量之大苦
究竟无量者。初地中为发愿故。已说十究竟。是究竟无量故。菩萨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菩萨修善道从十究竟生
是故胜一切无有能坏者
回向无量者。如初地中说。菩萨回向果报无量。以是回向果报无量。所修善业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以无量因缘修于善业道
回向佛乘故是以为最上
希有者。诸菩萨修善道。以五因缘故名希有。一堪受故。二精进故。三心坚故。四慧故。五果故。堪受者。我当作天人中尊一切智慧者。能如是堪受。是为希有。若人以指举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令住百千万劫。是事可成。不足为难。若发愿言我当作佛。是为希有甚难。如说
为无量佛法立誓当作佛
是人无有比何况有胜者
精进者。多有人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精进行六波罗蜜。若人以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精进行六波罗蜜。是名实堪受无量功德。精进希有故。所修善业道亦希有。如说
希有大精进凡人念已怖
菩萨实行之何得不希有
心坚者。有人发精进心修集佛道。若有障碍心不坚固则不能成。是故发精进安住希有。坚心中则成其事。坏诸障碍。是为菩萨修善业道第一希有。如说
若人无坚心尚不成小事
何况成佛道世间无上者
慧者。是堪受精进坚心皆以慧为根本。是故菩萨慧为第一希有。能生如是堪受精进坚心故。以慧为希有以慧为希有故。所修善业亦希有。如说
如有人堪受欲得于佛法
精进得坚心皆以慧为本
果者。修善业故得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是故希有。如说
行此善得道无量功德力
为诸众生师谁闻而不行
坚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为坚愿。一于声闻乘心不转。二于辟支佛乘不转。三于外道事不转。四于一切魔事不转。五无因缘不转。如说
闻二乘解脱何不为此道
若未入于位则失菩萨道
又贪外道事或为魔所坏
或复无因缘自舍菩萨道
善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善愿。一先筹量得失者。二知道者。三知道果者。四不贪惜自乐者。五欲灭众生大苦者。如是作愿名为善愿。如说
先见世过患佛道大利益
知行无上道及其无量果
舍自寂灭乐欲除众生苦
发是无比愿为诸佛所赞
大悲无碍者。以五因缘故。知菩萨有大悲。一利安无量众生故。于资生之物不生贪惜。二不惜身。三不惜命。四不观时久远。五欲怨亲中等心利益。如说
内外所爱物于中不贪着
为利众生故及舍于身命
生死无量劫犹如一眴顷
怨亲中平等名菩萨大悲
无碍者。菩萨以五因缘故。悲心有碍。一以地狱苦故。二以畜生苦故。三以饿鬼苦故。四以恶人无返复故。五以生死过恶故。若此五事不障其心是名无碍大悲。如说
第一地狱苦畜生饿鬼苦
恶人及生死不障名大悲
菩萨能如是佛说无碍悲
善受行方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善受行方便。一知方时。二知他心所乐。三知转入道。四知事次第。五知引导众生
知方时者知是方处。应以如是说法。知是时中。应以如是说法知是方处。应以如是因缘度众生。知是时中应以如是因缘度众生菩萨先知是事已随顺而行。如说
若以世尊意为他人解说
先应知二事后随时方说
若不知时方而欲说佛意
不得所为利而更有过咎
知他心所乐者。知他深心为在何事为何所乐。菩萨先知已。入众生所知所乐。随顺起发度脱方便。如是则不虚也。如说
菩萨知众生深心难测意
先知其意已渐令住佛意
遍知世间事自利亦利他
若能如是者说名善方便
知转入道者。能转外道凡夫意令入佛道。亦转众生恶事令住善事中。亦知转声闻辟支佛道令入大乘中。已在佛法者不令入外道。先知是事已随顺而修行。如说
若人令众生远离外道法
及诸不善者入佛上寂灭
若知诸众生上中下之心
知已能引导是名善方便
知事次第者。如声闻乘中。初说布施。次持戒。次生天。次五欲过患。次在家苦恼。次出家利乐。次说苦谛。次集谛。次灭谛。次道谛。次须陀洹果。次斯陀含果。次阿那含果。次阿罗汉果。次不坏解脱。次说诸无碍。辟支佛乘中亦说。我我所物多有过患。舍此过患之物得大利益。在家为过恶。出家为利益。次众闹乱语为过恶。独行为善利。聚落为过恶。阿练若处为善利。厌离多欲多事。乐于少欲少事。守护诸根。饮食知节。初夜后夜随时觉悟。观缘取相乐住空舍。贵于持戒禅定智慧不现奇异。令他欢喜但自利益。乐于深法不随他智。如大乘中次第者。初说檀波罗蜜。次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初说谛胜处。次说舍胜处灭胜处慧胜处。复次初赞叹发菩提心。次十种愿。次十究竟。次赞叹远离退失菩提心法。次修集不退失菩提心法。次坚心精进。次坚固堪受。次坚誓。复次初说能得诸地法。次说能住诸地法。次说能得诸地底法。次说远离诸地垢法。次说能作净地法。次说诸地久住法。次说能到诸地边法。次说能作不退失诸地法。次说诸地果。次说诸地果势力。复次或初说欢喜地。次说离垢地。次说明地。次说炎地。次说难胜地。次说现前地。次说深远地。次说不动地。次说善慧地。次说法云地。如说
初施次持戒果报得生天
无常在家过出家为大利
次无上四谛断结证四果
是方便次第令人住初乘
初说生死过次说涅槃利
守护于诸根持戒及禅定
不随他智慧功德乐独处
自依不依他乐求自利乐
亦不舍他人深行头陀法
其求中乘者教法相如是
以四十不共说佛无量德
亦说菩萨时一切所行法
为利众生故次第说是法
自利及利他说种种功德
亦说诸佛子所乐十种地
求法大乘者如是次第度
引导者。随众生所乐门。知是门已。以是门引导众生。随其所乐任其势力而令得度。如说
或有诸众生可以深经书
难事及工巧咒术以爱语
善说及资财布施戒定慧
如是筹量已引来入大乘
或现于女身引导诸男子
复现男子身引导于女人
示众五欲乐然后说欲过
而令一切人得离于五欲
善行是五事。是名菩萨善受行方便。能忍苦恼者。若有人过算数劫于生死中能忍诸苦恼。十善业道能令此人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一切人皆乐乐恶苦。是人云何能忍苦恼。答曰。以五因缘故。一乐无我。二信乐空。三筹量世法。四观业果报。五念过算数劫唐受苦恼。如说
乐无我空法又知业果报
利衰等八法处世必应受
亦念过去世空受无量苦
何况为佛道而当不受耶
不舍于一切者。或有众生第一弊恶无有功德不可利益。菩萨于此终不生舍心。问曰。若是恶人不可度者。云何不舍。答曰。以五因缘故。一贱小人法故。二贵大人法故。三畏诳诸佛故。四知恩故。五为是世间事故出世间。如说
欲度众生故生心持重担
于恶怨贼中心常不应舍
贱小贵大人是小大差别
不应众生中愍怜心还息
于诸急难中无事而利益
担于重担时而不中懈废
若发无上心或有舍众生
若自心疲苦及恶人所害
即为欺诳于十方三世佛
诸佛世中尊为利益众生
行种种苦行修集于佛道
佛于恒沙劫舍乐作福业
若舍一恶人则为背佛恩
是故恶众生不应于中舍
若人于无量阿僧祇劫中
所修集佛道大悲为根本
若以贪欲心嗔恚怖畏心
舍一可度者是断佛道根
是故善业道能令不舍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乐佛慧者。若人深乐佛慧。便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五因缘故。深乐佛慧。一佛慧无与等。二佛智能令人为世中尊。三佛以佛智自度其身。四佛智亦度他人。五佛智是一切功德住处。如说
诸佛之智慧天上及世间
一切无与等何况而得胜
诸佛以此智为天阿修罗
一切世间人恭敬而作礼
佛以智自度亦度于他人
若得是佛智是功德藏者
于诸佛力及自在法中乐尽遍行者。遍行名久习。一切行力名十种智力。自在名随意所作。若人深乐佛十力及自在法中尽遍行。如是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疾得。以五因缘故乐尽遍行。一尊重诸佛教敕。二诸佛有大弟子故。三身证一切法故。四摄取堕落者。五已堕落者能拔济之。如说
尊佛教无比佛子有四八
及以六三种堪为诸天师
以佛智慧眼见诸法现前
逆恶断善根及诸破戒等
如是坠落人摄取而济度
若人于佛力自在中遍行
涅槃及天福常在此人手
于是中诸佛以佛力能为五种事。一令众生学声闻乘。二令众生学辟支佛乘。三令众生学大乘法。四力具足者令得解脱。五力劣者令住世乐。如说
诸佛以神力令厌离众生
或令学小乘中乘及大乘
有力具足者令其得解脱
力不具足者生天令世乐
自在者。诸佛于五事中自在。一诸神通自在。二自心中得自在。三灭尽中得自在。四圣如意中得自在。五寿命中得自在。如说
飞行等自在自心得自在
于灭禅定中如入出自舍
一切净不净随心而能转
命不为他害自缘亦无尽
如是等自在一切法亦尔
是故人师子名为自在者
能破恶意者。所谓远离正道。凡夫九十六种外道等。略说恶意者。说五阴为我。或言我有五阴。或言五阴中有我。或言我中有五阴。或言离五阴有我。如说
若五阴是我即为堕断灭
则失业因缘无功而解脱
余残有四种异阴无有相
无相无有法皆应如是破
复次五邪见名为恶意。所谓邪见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如说
破因果邪见二十种身见
有见及无见下事以为最
但以戒力故而得于解脱
如先一异破此见如是破
正意八道破说名得解脱
守护诸佛正法者。若人能守护诸佛所教法所谓十二部经。以其心能信能受。十善业道能令此人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五因缘故应受护正法。一知报诸佛恩故。二令法久住故。三以最上供养供养诸佛故。四利益无量众生故。五正法第一难得故。如说
若人欲施作诸佛所受事
亦令法久住以上供养佛
为欲疗治于众生之重病
亦知诸世尊从苦得是法
以是因缘故知法为难得
是故有智者应当爱护法
于是中。以五因缘故。名为爱护正法。一如所说行。二令他人如法行。三除破佛法刺蕀故。四离四黑印。五行四大印。如说
自于佛法中如佛所教住
悲心不吝法亦令他得住
又破于魔众及外道论师
若憎佛法者以无嗔心破
远离四黑印受行四大印
如是则名为爱护于正法
勇健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为勇健。一破魔贼故。二破外道贼故。三破烦恼贼故。四破诸根贼故。五破五阴贼故。如说
恶魔起兵众道树欲害佛
常求于佛便娆乱听者心
佛日出世间魔请令涅槃
常乱受学者破于解脱道
乃至于今日其心犹不息
是憎涅槃者善人之大贼
应以戒定慧摧破魔力怨
自谓有智慧常轻慢于佛
以种种因缘灭佛法故出
常憎佛弟子自失教他失
是诸外道辈世间之大贼
当以无嗔心应以多闻慧
及以大心力摧破外道怨
烦恼力起业轮转堕恶道
烦恼力障故不能行大道
以烦恼力故堕种种邪见
以烦恼力故不行甘露道
以是因缘故烦恼最大贼
以正念定慧破此烦恼贼
若为根贼牵令人堕恶道
又堕天人中不得至涅槃
今此诸根贼何不以惭愧
正念及智慧摧破诸根贼
譬如世间人以软语欺诳
财物及刀矟以此四除贼
以此五阴故受生老病死
亦堕大怖畏得诸急苦恼
五阴因缘故忧悲及啼哭
五阴因缘故受种种诸苦
是故汝当知应以知见法
摧破此五阴犹如破怨贼
堪受者。心志力强有大人相。见事深远。以五因缘故。名为堪受者。一所愿事成其心不高。二所愿不成心亦不下。三苦恼切己其心不动。四乐事加身心亦不异。五其心深远。若嗔若喜难可得知。如说
身心新苦至其意亦不动
随意乐事至大智心不异
若嗔喜怖畏他人不能测
如是深心相是说堪受者
勤精进者。于五事中勤行精进。一未生恶法为不生故勤行精进。二已生恶法为断灭故勤行精进。三未生善法为令生故勤行精进。四已生善法为增长故勤行精进。五于世间事中有所作无能障碍故勤行精进。如说
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
断未生恶法如预断流水
增长于善法如溉甘果栽
未生善为生如攒木出火
世间善事中精进无障碍
诸佛说是人名为勤精进
坚心化众生者。若菩萨于五乘中教化众生时。供养轻慢憎爱怖畏苦乐疲极等事中其心不转。是名坚心化众生。五乘者。一者佛乘。二者辟支佛乘。三者声闻乘。四者天乘。五者人乘。如说
如应以一心一切诸力势
依种种方便离于憎爱心
教化诸众生离垢心清净
令得无量世难得无上乘
若入无势力不堪住大乘
次教辟支佛声闻天人乘
不贪自乐者。所谓不着一切诸乐。菩萨以五因缘故不贪自乐。一乐无常如水泡。二世乐变苦。三从众缘生故。四从渴爱起故。五少乐如蜜渧故。如说
乐少住如泡变苦如毒食
三合从触有贪欲[病-丙+(瓜-、)]故生
若离于贪爱更无有别乐
如枯井蜜渧乐少而苦多
利益众生者不应有贪着
及无量身命者。菩萨以五因缘故不贪惜身。一身不从先世来。二不去至后世。三不坚牢。四是身无我。五无我所。如说
汝身众秽聚不净遍充满
不从先世来不持至后世
虽久好供事而破大恩分
是身不坚固如沫不久坏
缘生无定性无性不自在
是故应当知非我非我所
是身无量过不应有贪惜
菩萨以五因缘故不贪惜寿命。一乐慧命故。二怖畏罪故。三念无始生死中无量死故。四与一切众生共受故。五不可免故。如说
从多闻正论生贪慧命故
怖畏失命时而起于罪恶
又见一切人无脱死王者
不可以财智方便力所免
修集善法者何得惜是命
一切事中上者。若人有所作事必能究竟。是名为上人。菩萨以五事发必得究竟。一者财物。二者布施。三持戒。四修定。五道德。如说
勤求聚财利殷勤行布施
次第净持戒精进求禅定
行种种方便生八道解脱
是名诸事中名之为上人
所作无过咎者。是菩萨所作智者不呵。以五因缘故。所作无过智者不呵。一作可作事。二大果利。三不坏法。四次后无过。五大名声。如说
先种种筹量自作易作事
从是事所得无量大果利
不妨于善法作已无恶随
善人所赞叹名闻广流布
智者所起业名为无过咎
可作及易作自属于己身
无量大功德疾得果利益
智者如是知后无有过咎
应加勤精进而作如是事
一切种清净一切胜处来者。以五因缘故诸胜处一切种清净。一深心清净。二回向清净。三自如说行胜处。四令他人行。五离诸胜处相违法所谓妄语悭贪戏调愚痴。如说
菩萨深净心远离于谄曲
皆以四胜处回向于佛道
先自修善法后令他人行
菩萨如是者四胜处清净
十善道能令至十力世尊者。如是修习十善业道。能令人至十力。十力者名为正遍知。正遍知者则是佛。以五因缘故名世尊。一断过去世疑。二断未来世疑。三断现在世疑。四断过三世法疑。五断不可说法疑。如说
无始过去世通达无有疑
无边未来世知通达无疑
十方无有边现在一切世
出过于三世无为微妙法
十四不可说亦通无有疑
是故功德藏诸佛名世尊
如是功德成就者十善业道能令菩萨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求佛道者。应如是修十善业
版权所有:金刚经常识网